返回

一问三答

成语典故

九牛一毛

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毫毛。比喻极大数量中的一小部分。语本《汉书.卷六二.司马迁传》。 △“沧海一粟”

古文

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假令仆伏受诛;若九牛之一毛;与蝼蚁何以异?”

典故

司马迁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。据《汉书.卷六二.司马迁传》载,当时汉武帝命令李陵将军出兵攻打匈奴,终因人力缺乏而战败投降,汉武帝得知后非常生气,而诛李陵全家。司马迁挺身为李陵辩护,但汉武帝不听,反而将司马迁囚禁,后来并处以残酷的“宫刑”(将男子去势的刑罚)。司马迁在身心受到极大打击后,本想一死了之。但他仔细一想,觉得像他这样官位低微的人,如果接受法律制裁被杀,就像九头牛身上少了一根毛,一点影响也没有,和死了一只蚂蚁又有什么差别?而世人也不会把他和壮烈成仁的人相比,只会觉得他罪大恶极,死有馀辜。人都会死,但死有重于泰山,也有轻于鸿毛。于是司马迁决定忍受屈辱,坚强的活下去,并且完成《史记》这部伟大著作。后来“九牛一毛”这句成语,就从原文中“九牛之一毛”的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极大数量中的一小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