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一问三答

成语典故

数一数二

(一)数,比较起来。“数一数二”指独特突出或名列前茅。语出元.戴善夫《风光好》第三折。 △“出类拔萃”、“名列前茅” (二)数,列举。“数一数二”指一一列举。※◎语或出《警世通言.卷三四.王娇鸾百年长恨》。

古文

元·戴善夫《风光好》:“学士;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;与学士递一怀。”

典故

元.戴善夫《风光好》铺演了有关于陶穀迷恋上名妓的故事。五代十国时人陶穀,字秀实,邠州新平(今陝西彬县)人。北宋初,翰林院学士陶穀受朝廷派遣到南唐游说。南唐臣子昇州太守韩熙载便于驿馆设下酒宴招待,同时派出金陵名妓秦蒻兰意图引诱他。后来陶穀见到温婉美丽的秦蒻兰后,竟然动了真心,迷恋上她并极力讨好,更许下承诺娶她为正室夫人。隔天,宰相宋齐丘设宴款待陶穀,并在席间安排歌妓献艺、作陪,但遭到陶穀严词拒绝,没想到所安排的歌妓就是秦蒻兰,蒻兰对比昨晚两人的亲热模样,此时的陶穀冷若冰霜,而陶穀也没发现宰相口中这个当时金陵地区数一数二的歌妓,竟是他昨晚深深迷恋的那名女子,因此更是板起脸孔,冷酷以对。后来原文中的“数一数二”被摘出,成为一句成语,用来指独特突出或名列前茅。 〈王娇鸾百年长恨〉是《警世通言》裡的一篇短篇爱情小说,裡面说到王娇鸾是王忠的长女,年纪虽已十八,但仍未有婚约。一日于院中玩耍时,见一美少男窥探,便害羞的急奔回房。这时男子翻牆而入,捡起掉在地上的绣香罗帕,并要求侍女请小姐自行前来拿回。原来那少男姓周名廷章,而廷章也从侍女口中得知小姐姓王名娇鸾。其后廷章託侍女带回一首小短诗,两人便一来一往的借诗传情,渐渐情意相投,并写下婚书合同,私订终身。后来周廷章回乡探望生病的父亲,并与魏同知的女儿成亲,从此就将王娇鸾忘得一乾二淨。出于无奈,娇鸾于是写了一封信,央求孙九带到吴江交付周廷章。然而廷章却回说二年前已娶她人为妻,同时将当年的香罗帕与婚书合同一併託孙九还给娇鸾。此时,孙九出门大骂:“像你周廷章这样禽兽不如的薄情郎,老天爷往后必定不会保佑你的。”路人见状,都争相问他原因,孙九就一一地将周廷章的过错告诉众人。另外在《警世通言.卷一一.苏知县罗衫再合》,也提到苏云和妻子郑氏搭船赴任县官,不料途中遇到打劫,苏云被抛入水中,生死不明,而怀孕的郑氏逃到尼姑庵,顺利产下一子,但因佛门戒律,使得母子分离。多年过去,郑氏在外一边化缘,一边打探儿子消息,但始终未能如愿。后来在善心人士的款待与询问下,她才打开心防,一一说出这十九年来的痛苦经历。后来“数一数二”可能就是出自此处,用来指一一列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