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典故
一触即发
一经触动就立即有所感发或反应。※语或本明.李开先〈原性堂记〉。后用“一触即发”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。
△“剑拔弩张”
古文
宋·张咏《乖崖集》:“鯸鮧愤悱;迎流独逝;偶物一触;厥怒四起。”
典故
“一触即发”典源作“触而即发”。指一经触动而立即有所感发或反应,多用于感情方面。李开先,字伯华,号中麓,自称中麓子或中麓山人,山东章丘人。他前后做官十几年,罢官还乡后,主要从事文学创作,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。他以前认识一位前辈朋友张龙明。张氏曾私下託付他,将毕生之作〈原命〉、〈原性〉二文传世下去。二十几年来,他谨记于心。后来,在他的作品《李中麓闲居集.原性堂记》中记载:他有一间本来名为“面山”的屋子,有一次,来访的客人问他,为何不改称“原性”?李开先一听,有感于和张龙湖的往事,于是欣喜地就把屋子改名了。他在文章中说他改屋名是本来内心即存有“原性”之念,被客人之言触动而发,不知客人为何也和他有相同的见解呢?后来“一触即发”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裡演变而出,转用来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