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一问三答

成语典故

一鸣惊人

一出声就令人吃惊。比喻平时默默无闻,而后却突然有惊人的表现。#典出《韩非子.喻老》。

古文

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此鸟不飞则已;一飞冲天;不鸣则已;一鸣惊人。”

典故

据《韩非子.喻老》载,春秋时楚庄王虽然已经即位三年,但是却看不到他积极处理国事,因此大臣们都非常担忧。有一天右司马打了个比方对庄王说:“有一只大鸟,栖息在南面的山丘上,三年之中,不但没有拍动翅膀,甚至不飞也不叫,静得连一点声音都没有,这是什么鸟啊?”楚庄王说:“那可不是只平凡的鸟,他虽然不飞,要飞一定冲上高空;目前虽然没叫,要叫一定震惊天下,你宽心吧,我明白你的意思。”过了半年,楚庄王亲自处理政事,对于不合理的事项加以废除,另外又制定出法令规章,同时诛杀了五个大臣,提拔六个处士,把楚国治理得非常强盛,而楚庄王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“一鸣惊人”,用来比喻平时没没无闻,突然有惊人的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