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一问三答

成语典故

滥竽充数

成语最早出自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
古文

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。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

典故

春秋战国时期,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爱音乐,他特别喜欢听竽乐合奏,于是,在宫中组织了一个三百人的乐队,每次想听音乐,就让这三百人一起吹奏竽乐。 有位南郭先生,整天无所事事。他听说了齐宣王的喜好后,就托人向齐宣王介绍,并吹嘘自己是吹竽的高手。齐宣王听后,便请他加入了自己的乐队。 每当在表演的时候,南郭先生都表现出一副十分卖力的样子,其实他的竽根本就没有声音。就这样,南郭先生靠着蒙骗,拿着丰厚的薪水,过着舒适的生活。 几年后,齐宣王去世,齐湣王当了国君。虽然齐湣王也喜欢音乐,但他不喜欢听合奏,他让乐师挨个独奏给他听。南郭先生眼见混不下去了,急得团团转。最后只好悄悄收拾行李逃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