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一问三答

成语典故

竭泽而渔

泽,水流汇聚的地方。“竭泽而渔”指排尽泽水捕鱼。比喻取尽所有,不留馀地。#语出《吕氏春秋.孝行览.义赏》。 △“杀鸡取卵”

古文

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;岂不获得;而明年无鱼。”

典故

据《吕氏春秋.孝行览.义赏》载,春秋时,晋国将要和楚国开战。晋文公非常忧心,问大臣咎犯说:“敌军人数比我们多,要如何应战呢?”咎犯回答:“我听说礼不厌繁,兵不厌诈,要打赢这场战争,仍然得靠诈术。”文公将咎犯的建议告诉雍季,雍季说:“把泽水排光来捕鱼,一定捕得到,但明年就没有鱼可捕了;把草木烧光来打猎,一定可以捉到猎物,但明年就没有兽可以猎了。虽然这次用诈术应战,取巧可行,但下次就没效了,并不是长久之计。”最后,文公还是用咎犯的建议,打败了楚国。论功行赏的时候,雍季的功劳比咎犯高,大臣们劝谏说:“这次打了胜仗,全靠咎犯的计谋,但行赏却把他排在后面,也许不可以吧?”文公说:“雍季的话,是为国家百世的利益,而咎犯的建议,却只是因应一时的情势,哪有把一时之务排在百世利益之前的道理呢?”后来“竭泽而渔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取尽所有,不留余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