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一问三答

成语典故

铸成大错

错,锉刀,即“鑢”。磋治骨角铜铁的工具。“铸成大错”指以铁铸出大的锉刀。以“错”亦有“错误”之意,因而双关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。#典出《资治通鉴.卷二六五.唐纪八一.昭宣帝天祐三年》。

古文

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昭宗天佑三年》:“合六州四十三县铁,不能为此错也。”

典故

唐末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拥兵自重,招募骁勇壮丁五千人,组成牙军(有如自卫队),父子相继,称雄割据,骄横难制。后魏博改为天雄,由罗绍威接任节度使,对于牙军的跋扈蛮横十分恨恶,却无力剷除。朱全忠时任宣武节度使,因讨伐黄巢有功,封为梁王,即后来的后梁太祖朱温。罗绍威引朱全忠的军队讨伐牙军,虽然大获全胜,但朱全忠却驻守在魏博,没有撤走。罗绍威被迫必须负担他们庞大的军需物资,朱全忠又时常要求贿赂,不到半年的时间,魏博府库为之一空。罗绍威后悔不已,感叹地说道︰“合六州四十三县铁,不能为此错也!”错,锉刀之意,就字面解之,本指聚合六州四十三县的铁,也不能铸成如此大的锉刀,但因“错”也有“错误”之意,乃隐含合六州四十三县的资源,也无法满足朱全忠的需索,也等于说求助于朱全忠,实为大错误。可谓一语双关,道尽无限悔意。后来这两句话被浓缩成“铸成大错”,用来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