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一问三答

成语典故

欢欣鼓舞

欢乐兴奋的样子。语出宋.苏轼〈上知府王龙图书〉。 △“欢天喜地”

古文

宋·苏轼《上知府王龙图书》:“自公始至,释其重荷……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。”

典故

“欢欣鼓舞”这句成语是用来形容欢乐兴奋的样子。宋人苏轼的〈上知府王龙图书〉即见此一成语。这篇文章是苏轼写给新任知府的一封信,信中说:很久以来,人民被沉重的税赋压得喘不过气,新任知府到职后,降低了人民税赋,才让大家如释重负,像是从无底深渊裡被拯救出来。这种救人于急难之时的施为,对人民而言极为珍贵,所以大家“欢欣鼓舞之至”,对新任知府充满更多的期待。“欢欣鼓舞 ”用于群体,少用于个人。如清代小说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四回描述秦凤梧确定开办煤矿公司后,便开始积极地进行一切,定出了大家的薪水,并打算从下个月一号即开始发薪,所以“大家都欢欣鼓舞起来”。这裡的“欢欣鼓舞”便是形容一群人因认为未来将大有可为,故而有振奋喜悦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