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一问三答

成语典故

欢天喜地

非常欢喜高兴的样子。※语或出《京本通俗小说.错斩崔宁》。 △“欢欣鼓舞”

古文
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则见他欢天喜地;谨依来命。”

典故

“欢天喜地”是个很浅显的成语,常被用来形容人非常欢喜高兴的样子,较早见于宋代话本小说《错斩崔宁》。其故事内容描述一个名叫刘贵的人,夜裡被闯入的盗贼杀死,而刘妻误以为是他的小妾与崔宁谋财害命,于是告到官府去,官方又草率断案,将小妾和崔宁判了死刑。一年后,刘妻阴错阳差地成了那个盗贼的押寨夫人,在一次閒聊时,赫然发现此人才是当年谋杀亲夫的真凶。刘妻心中懊悔不已,但表面上装作没事,仍是一付“欢天喜地”的样子,第二天才偷空到官府报案,为夫报仇。“欢天喜地 ”也常见于其他戏曲小说裡,如《水浒传》第一七回中,曹正等人绑著鲁智深,假意要将他献给二龙山的山大王邓龙,邓龙手下小喽囉见他们到来,“欢天喜地说道:‘好了!众人在此少待一时。’”然后赶紧报予山大王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