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一问三答

成语典故

响遏行云

声音清越嘹亮,可直上天际,止住行云。形容歌声响亮高妙。语出《列子.汤问》。 △“馀音绕梁”、“响彻云霄”

古文

《列子·汤问》:“饯于郊衢;抚节悲歌;声振林木;响遏行云。”

典故

《列子》书中记载著一则故事:相传从前秦国有个爱唱歌的人薛谭,去向秦青学习歌唱技巧,可是在还没全部学会之前,他就自以为已经学成,于是向老师辞行,打算返乡。秦青也不挽留他,还在郊外大道上设酒食为薛谭送行。在饯别的酒席中,秦青打著节拍,展开歌喉,唱起慷慨悲壮的曲子,歌声高亢清越,振动了林间的树木,又直上天际,遏止了浮云的行进。薛谭听到这样的歌声,才知道原来自己所学的不过是一些皮毛,于是请求秦青原谅,仍旧继续拜师学艺,并且自此之后,再也不敢有学成归乡的念头。《列子》文中以“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”形容秦青的歌声,后来“响遏行云”演变为成语,就用来形容歌声响亮高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