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一问三答

成语典故

鞭辟入里

鞭辟,鞭策、激励。“鞭辟入里”指研究学问要自我鞭策,深入精微之处。语本《二程集.河南程氏遗书.卷一一.师训》。后用“鞭辟入里”形容评论见解深刻透澈。 △“入木三分”

古文

盛宣怀《上张香帅书》:“侄忝承付托,责无旁贷,必当鞭辟入里,成一完全商办大厂,为天下创。”

典故

“鞭辟入里”原作“鞭辟近里”。程颢,西元1032∼1085,字伯淳,号明道先生,北宋洛阳人,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,与其弟程颐合称“二程”,为理学洛派之宗师。程颢著重身体力行的功夫,不只是立身处世和修身养性,做学问也是如此;只要自我鞭策,从自己身上下功夫,才能求得真正的学问。这样的道理就如同《论语.子张》中所说,一个人如果能够对自己立身处世的道理加以审问和慎思,那自然一切的行为也都能够符合“仁”的规范,而无时无刻不为仁了。程颢的这段话见载于《二程集.河南程氏遗书.卷一一.师训》,后来“鞭辟入里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研究学问要自我鞭策,深入精微之处。亦用来形容评论见解深刻透澈。出现“鞭辟入里”的书证如清.盛宣怀《致张香帅函》:“此时祗有责成朱道鞭辟入里,实事求是,勿徇情面,勿托空言,或可望有起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