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一问三答

成语典故

独当一面

独力担当某一方面的重任。语本《史记.卷五五.留侯世家》。

古文

《汉书·张良传》:“……汉王之将;独韩信可属大事;当一面。”

典故

据《史记.卷五五.留侯世家》载,汉初名臣张良本来是韩国的公子,韩被秦灭亡后,张良本欲复仇,但起事失败,于是改名换姓,隐居在下邳。秦末,刘邦与项羽争天下,张良担任刘邦的谋士,为刘邦策画平定天下大计,被封为留侯。在楚汉相争多次战役中的某一次,刘邦战败,退兵至下邑。军队停止行进后,刘邦从马背上一跃而下,气愤地对张良说:“如果有人能帮我出这口气,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之地给他。你认为谁可立此功劳?”张良回答道:“九江王英布原是楚的悍将,而且与项羽向来有嫌隙,另外彭越与齐王田荣也正准备起兵反项羽,所以英布与彭越二人应该愿意做这件事。至于您自己所领的将官中,我看唯独韩信可以受託付,承担这样的大事。如果您要分地,分给这三个人,他们应该可以助您攻下楚国。”刘邦听了之后,便设法使这三人为他征战,他们果真也立了大功。而当时张良给韩信的评语是:“可属大事,当一面。”后来“独当一面”这句成语就从这裡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某人可以独力担当某一方面的重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