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典故
莫衷一是
形容众说纷纭,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。※语或出清.黄协埙《锄经书舍零墨.卷三.落英》。
△“衷诸壹是”
典故
“莫衷一是”就是在许多看法中,无法肯定何者为是。在黄协埙论〈离骚〉中“落英”一词的解释中用了此语。战国时爱国文人屈原有一篇流传甚广的作品〈离骚〉,对后世的影响极深,有许多人研究,并替它作注解。清代人黄协埙在《锄经书舍零墨》一书中,指出〈离骚〉裡“夕餐秋菊之落英”的“落英”二字,每个人的注解都不同,众说纷纭,没有一致的看法。他自己因此做了些考证,认为“落英”二字并非是一般人认定的“落叶”,“落”是剥落之意,而“英”则是指花。在广东有人取乾菊花入菜,可以增加菜餚的美味,“夕餐秋菊之落英”一句即是指剥落秋菊的花加入晚餐烹调。黄协埙用“莫衷一是”表述历代各家对“落英”二字注解的歧异,“莫衷一是”一语就是,用来形容众说纷纭,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。